
活性炭吸附性能对低度白酒质量的影响(2)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3-21 浏览次数:2803
活性炭吸附工艺流程:高度基础酒→组合→加浆降度至规定的酒度→活性炭吸附→搅拌→静置→过滤→检测
2.4.2 酒体验证试验
针对试验过程中产生的异常现象,根据检测结果分别配制不同梯度磷、铁含量的38%酒样,进行产品货架期质量稳定性模拟试验,以探讨酒中沉淀物与活性炭溶出的无机物成分离子浓度的关系。
3 试验结果
3.1 不同生产厂家活性炭吸附性能对比试验结果
活性炭除浊是低度白酒生产常用的方法之一,生产厂家一般采用粉末活性炭,吸附用量为0.5‰—3.0‰。为了探讨和确定最佳的吸附工艺,习酒公司于2003年开展了《活性炭吸附性能对低度白酒质量的影响》研究课题。
3.1.1 活性炭不同用量试验分析检测结果
项目实施期间,按照选定的方案(2.4.1)进行了多次平行对比试验,以考查不同活性炭产品,不同吸附比例对酒质的影响,其分析检测结果见表1—表4(数据为多次试验的平均值)。
表1、表2结果表明:同种活性炭的吸附用量不同,酒中的磷、铁、固形物、总酸、总酯等指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磷含量、铁含量、固形物指标随着活性炭添加比例的增加而加大,总酸、总酯指标随着活性炭添加比例的增大而有一定程度减小。不同的活性炭产品,对酒体理化指标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表3、表4结果表明:随着活性炭用量的增加,酒中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等色谱骨架成分及棕榈酸乙酯、亚油酸乙酯、油酸乙酯等高级脂肪酸乙酯的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至吸附用量为2.0‰时,酒中的高级脂肪酸酯成分则被完全吸附。不同的活性炭产品对酒中的微量香味成分及除浊效果的影响差异不大。
从不同活性炭用量的总体结果来看,吸附剂的添加量以1.5‰左右为宜,此时酒体澄清透明,耐低温效果良好,并且酒中微量香味成分损失率较低,口感相对最好,但不同产品的吸附性能差异较大,其中乙厂2#粉末活性炭吸附后酒中固形物、磷、铁元素含量的净增值明显高于甲厂1#。
3.1.2 留样酒观察结果
在自然条件下,将所有试验酒样留样观察,以考查货架期酒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体质量的稳定性。静置存放三个月后,乙厂2#粉末活性炭添加比例为1.5‰,2.0‰,2.5‰,3.0‰的酒样均产生了白色絮状沉淀,且用量越大,沉淀现象越明显。
3.1.3 试验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及处理措施
针对留样酒产生的异常现象,将沉淀酒样浓缩后送权威部门检测,其结果为:
(1)样品用0.45μm滤膜过滤,将所得沉淀物烘干,呈灰白色。
(2)沉淀物用红外光谱进行定性,结果表明:沉淀中未见明显的有机物,而无机物不是典型的硫酸盐类物质,而是类似焦磷酸盐类物质。
(3)沉淀物做光电子能谱分析,图中表明沉淀中含有大量的磷、铁、铝元素。
(4)沉淀物用发射光谱仪做元素定性定量分析,其中主要含有磷、铁、铝及微量钙、镁、钠、锌等元素,与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一致,测试结果见表5。
(5)样品经多种手段分析表明:沉淀物主要源于含磷、铁和铝的化合物所带来的污染。
根据上述检测结果,将试验所使用的两种活性炭送检,其测试结果见表6。
表6结果表明:乙厂2#活性炭中的磷、铁等元素的含量明显高于甲厂1#活性炭。在相同吸附比例的条件下,造成酒体中磷、铁含量超标,这一结论与表1、表2的检测结果相吻合。
3.2 酒体验证试验结果
按照试验方案(2.4.2),分别配置不同浓度梯度的磷铁含量的酒样,以验证沉淀的生成情况。试验酒样自然放置三个月后,其感官结果见表7。
从整体试验结果来看:
(1)16#样品出现沉淀现象最早,产生沉淀现象最为严重,这表明酒中离子浓度积越高,沉淀出现时间越短,沉淀现象越明显;
(2)浓度积在1.0以上的12#、15#、16#酒样均产生了严重的白色絮状沉淀;
(3)浓度积在0.8以上的8#、11#、14#酒样均出现轻微沉淀现象。
4 结果讨论
4.1 应用活性炭处理低度酒要控制好活性炭的用量
在浓香型低度白酒生产中,选用活性炭的基本要求是:
(1)除浊处理后的白酒既能保持原酒风味,
![]() |
![]() |
![]() |
